Press correspondent from Berlin-logo

Press correspondent from Berlin

RFI

每双周二首播的“柏林飞鸿”追踪德法、德中关系,介绍德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

Location:

Paris, France

Genres:

Podcasts

Networks:

RFI

Description:

每双周二首播的“柏林飞鸿”追踪德法、德中关系,介绍德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柏林慰安妇雕像让日本坐立不安

3/19/2024
柏林街头的一所慰安妇雕像让日本多年来有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该雕像引起外交风波。日本现在要求德国政府撤离这座纪念碑。但德国政府指出,负责纪念碑的是柏林的区政府。 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柏林一座为纪念二战期间为日本士兵充当军妓的慰安妇雕像,引起日本多年不满。日本现在要求德国政府移除这座纪念碑。但德国政府婉言谢绝说,负责纪念碑的是柏林的区政府。 莫阿比特是柏林米特区的一部分。在莫阿比特联合广场(Unionsplatz)上,一对韩国艺术家夫妇塑造的慰安妇青铜雕像已连续4年坐在一个椅子上。这是一个穿着韩国传统服装的女孩,光着脚,双手紧握拳头,表情严肃地目视前方,一只小鸟栖息在她的肩膀上。女孩投下的身影是一位老妇人。莫阿比特移民较多,但周边居民已经习惯了这个青铜女孩。这件艺术品被称为和平雕像,但却引发了日本的不满和外交风波。 这座雕像纪念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为日本士兵卖淫的女孩和妇女的命运。据估计,有2万到20万名女性遭受了慰安妇的命运。她们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日本占领区等。她们很多是被掳掠,诱骗去为日军做慰安妇。由于饥饿和疾病,大多数人在战争中未能幸存。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女性的苦难才逐渐被人们铭记。 1991年8月,在韩国,前慰安妇高金鹤纯首次公开讲述她在战争期间的经历。此后,在非政府组织韩国理事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场运动,希望日本对慰安妇所遭受的苦难充分道歉并给予补偿,并检讨这段历史。其中一项要求是为慰安妇建造纪念碑。但日本政府认为,这场运动中有一股旨在抹黑日本的力量。 在柏林,一对韩国艺术家夫妇的雕像在申请获得米特区政府批准后,于2020年9月28日揭幕。区政府文化部代表出席了揭幕仪式。4年前,由于日本的抗议,在德国南部弗莱堡树立这样一座雕像的尝试失败了。 雕像在柏林揭幕后仅4天,日本外相在视频会议上,要求当时的德国社民党同事海科马斯撤除雕像。但绿党籍区政府领导人达赛尔(Stephan von Dassel)撤销了这一批准。柏林米特区议会根据绿党、社民党和左翼党的投票,决定让这座雕像保留一年。2021年8月,区政府初步将期限延长了一年。此后,该区一直容忍这座雕像,没有做出最终决定。国际冲突由此在区政府层面上被冻结。但日本不想接受这种结局。 和平雕像并不仅仅出现在柏林。一座和平雕像于2011年在韩国首都首尔的日本大使馆前树立起来。东京也无法阻止在美国树立此类雕像,例如在旧金山、洛杉矶和亚特兰大。但柏林是欧洲唯一在公共场所树立着慰安妇纪念碑的地方。 日本坚称慰安妇运动的要求毫无根据。原则上,所有有关战争和赔偿的争议问题都已在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中得到了规定,但当时慰安妇的命运尚未被公开讨论。因此,1995年成立了价值1100万欧元的私人亚洲妇女基金。日本政府捐赠了大部分资金。根据日本资料显示,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的285名前慰安妇从中得到了补偿。 在2015年底的一项新协议中,东京和首尔试图最终结束慰安妇争端。日本向名为“和解和治愈”的基金会支付了约750万欧元。据日方称,已向47名接受慰安金的已知慰安妇中的35人,以及199名幸存者中的64人发放了赔偿金。但政府更迭后,韩国终止了该协议,并解散了该基金会。该协议还包括撤离首尔慰安妇雕像。但这件事并没有发生。相反,这座雕像继续环游世界,一直到达柏林。 但日本也不同意韩国理事会对慰安妇历史的看法。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性奴役的概念。 但事实是,许多妇女是通过欺诈、胁迫、有时甚至是绑架而沦为慰安妇的。据维基百科记载,在慰安妇问题上,中国也多次对日本的态度提出。 在柏林,韩国协会为和平雕像出了很大力。协会里的骨干是韩振华(Nataly Jung-hwa Han)。1978年,16岁的她从韩国来到德国。1987年前往西柏林。按她自己的说法,自1989年以来,她一直关心慰安妇的命运。距该雕像仅150米处是柏林慰安妇博物馆。韩振华自2019年起担任该馆馆长。 该博物馆获得了德国多个基金会的资助。韩振华表示,人们尚未了解日本殖民主义的严重程度,也缺乏认识。再者,日本在2015年向韩国支付了某种“封口费”,但并不想检讨慰安妇的历史,而是想划清界限。韩国民间社会对此无法接受。 日本则指责德国政府出于政治原因扶持分裂日本和韩国的势力。据说,2022 年 4 月,在日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首相岸田文雄要求德国总理朔尔茨为移除柏林的这座雕像而出力。但德国政府以雕塑由区政府管辖为由,回绝了日本的要求。 米特区区政府则因陷入日韩德国际冲突感到不知所措。该区左翼党政治家多数支持和平雕像。但与此同时,该区希望看到一座纪念碑以普通的方式表达这一话题,而不是突出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冲突。区政府建议韩国协会撤离雕像,遭到拒绝。米特区办公室在《法兰克福汇报》的询问下表示,与日本大使进行了秘密讨论。“如果可能的话,在联邦一级的参与下,在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纪念场所。”但东京不愿接受德国将国际关系问题推给地方领导层来解决的局面。

Duration:00:04:09

柏林《日报》:与马克龙相比 朔尔茨显得非常明智

3/5/2024
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这立即引起德国反弹。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多次强调,德国既不会向乌克兰交付金牛座远程导弹,北约也不会向乌克兰派遣部队,因为这可能导致战争升级。 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轴心国现在展示了巨大分歧。德国各方对此有何看法呢? 德国在野党基民盟日前对朔尔茨多次施压,要求德国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导弹,但被红绿黄联盟挡了回去。但上周又出现了联邦国防军高官谈论乌克兰战争被窃听一事,基民盟立即又拿朔尔茨开刀。德国电视一台报道说,基民盟就被窃听事件对朔尔茨的可信度提出质疑。《法兰克福评论报》报道说,基民盟防御专家基塞韦特批评说,朔尔茨表现得像一位“和平总理”,他似乎正在尽一切努力确保德国不会成为交战方。但他利用俄罗斯的描述和虚假信息,希望从德国选项党手中夺取选票。朔尔茨日益成为欧洲的安全风险,并将因此削弱欧洲对俄罗斯的威慑力。 朔尔茨被认为是个犹豫不决的总理。在武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他曾一开始犹豫,但最后还是同意。这使一些人抱有他最后还是会提供金牛座导弹的希望。他能否坚守自己的立场,有待观望。但他不愿战争升级的出发点,受到德国媒体的多方赞同。 柏林出版的《日报》认为,法国总统用他的新言论描绘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场景。他非常清楚,北约国家对受攻击的乌克兰进行直接军事干预不会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但可能不利于人类的继续存在,因为向乌克兰派兵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与马克龙相比,德国总理朔尔茨排除直接卷入战争的观点就显得非常明智。马克龙其实是在试图用强有力的言辞转移人们对法国明显不愿帮助乌克兰的注意力。事实上,法国的军事和人道援助都处于极低水平,甚至还不到德国给予乌克兰的援助的1/10。 马格德堡的《人民之声报》观点类似。该报问道,是什么驱使马克龙这样做呢?马克龙很可能想转移人们对自己失败的注意力和对法国缺乏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的关注。但马克龙此举正在挑起极其危险的升级。明摆着的是,北约军队在乌克兰没有任何事可做,绝对没有。如果这种情况还是出现了,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可能爆发。 德国《商报》就马克龙与朔尔茨的立场进行了比较。该报认为,没有比两人的鲜明对照更大的了。朔尔茨的行动格言是,不做任何可能造成北约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直接对抗的事情。但两国首脑截然不同的立场都没有说服力。 《莱比锡人民报》表示,令人痛苦的是,俄罗斯正在从集权国家转变为独裁国家。这将使普京能够迫使他的国家进一步陷入战争和战时经济。两年前曾模范性地团结起来对抗侵略者的欧洲,现在又陷入了旧模式,这是极其危险的。欧洲人的严重不团结为普京提供了一个没有防御的侧翼。普京可以藉此征服乌克兰,并可能继续在欧洲大陆上挺进。 《法兰克福汇报》表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已经向普京发出信号,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他可能不会举手帮助欧洲人。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巴黎和柏林最不能承受的就是在关键安全政策问题上发生公开争执。尽管两国性格和政治传统不同,但如果马克龙和朔尔茨想要阻止不择手段的普京,他们最终必须团结起来。要不然,普京会认为,他看到的只是两只纸老虎,其互相打斗多于共同对抗。

Duration:00:04:36

柏林《日报》:上周末的魔鬼看起来太像普京了

2/20/2024
本月18日结束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让德国媒体看到了什么? 《慕尼黑墨丘利报》表示:我们从未见过西方像 2024 年安全会议那样不安,甚至绝望。 普京的心理战取得了成功:在开幕式上,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展示了他的两个可怕的战利品:抵抗运动偶像阿列克谢·纳瓦尔尼的死亡和征服长期以来一直激烈争夺的乌克兰城市阿夫季夫卡。而分裂的西方则不得不舔舐自己的伤口。在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指责国会中的特朗普支持者阻止对基辅的援助,从而成为该市陷落的同谋。德国总理的讲话结束后也引起了很多不满,他的讲话仅仅停留在描述悲观的局势上,而不是对普京的残酷宣战给出明确的答案。 柏林出版的《日报》写道:显然,这次会议是围绕全球南方、气候保护和正义问题而设计的。 但会议被蒙上了阴影。占主导地位的是前线和无辜的人民在乌克兰、以色列、加沙甚至西伯利亚死亡的消息。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在会议开幕前夕去世,仿佛就是魔鬼指使的。上周末,魔鬼看起来太像弗拉基米尔·普京了。 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强调:“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毫无意义。” 柏林《每日镜报》对此阐述说,这意味着未来的德国财政预算将受到干预、削减,甚至将被重新构架。因此,在运用所有力量时,必须把在野党拉进来。在野党总是同时处于被搁置状态,而如此大的历史性决定也束缚着它。总理朔尔茨使用了很大的话语。人们将用他的话语来衡量他。他还说,谁想被领导,谁就会得到它。 这又是他说的一句雷语。人们已经预订了他的领导。现在的情形看上去是,他想躲也躲不了。他得付诸行动了。 康斯坦茨出版的《南方快报》也引用了朔尔茨的名言:“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毫无意义。”德国总理的座右铭当然是正确的。 但会议没有得出必要的结论。普京甚至不在场就成了慕尼黑的统治者。恰逢会议开始,纳瓦尔尼去世和阿夫季夫卡失守的消息传来。乌克兰总统越来越陷入绝境。但欧洲人和美国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向他提供足够的弹药和武器。来自慕尼黑的信息是西方国家的无助和优柔寡断。 《南德意志报》谈到西方是否充分支持了乌克兰。该报写道,最知名人士奥拉夫·朔尔茨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乌克兰做得足够吗? 就在总理提出这个问题之前不久,乌克兰武装部队不得不宣布从顿涅茨克附近的阿夫季夫卡撤军。坏消息让悲观情绪难以平息。朔尔茨的问题很容易回答:不,我们为饱受摧残的乌克兰做得还不够。远远不够。 德国《焦点》周刊关注了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议上的发言。该刊表示,王毅谈到了中国与国际的多个方面。其中一个中心点是台湾。王毅强调,绝大多数中国民众支持台湾“统一”。 然而,这与台湾想要保持独立的现实相矛盾。王毅也谈到了维吾尔族问题。他反驳了有关新疆发生“种族灭绝”的说法,称其为“编造的谎言”。相反,他强调了中国为穆斯林少数民族修建清真寺的努力。他没有提及人权组织关于维吾尔人遭受虐待和强迫绝育的报告,也没有提及巴斯夫和大众等德国知名公司因人权指控而重新考虑在该地区的业务关系,以及巴斯夫最近终止了与该地区两家公司的合作。总体而言,王毅显示的中国的国际关系是较为乐观、积极的,但这似乎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对照。

Duration:00:04:27

选项党:德国社会的一大难题

2/6/2024
数周来,德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反对右翼极端主义和德国选项党。但并这并不影响选项党在民众中的受欢迎度。根据民意调查,选项党受欢迎度仍然高于20%,位居德国第二大党,仅落后于在野党联盟党。如何抑制选项党的发展,成为德国政坛的一大难题。 选项党再次成为争论话题,是因为右翼极端分子和选项党代表以及基民盟内的价值联盟代表于11月底在波茨坦举行了秘密会议,其中谈到驱逐德国数百万有移民背景的居民的问题。消息于今年1月曝光后,德国社会受到震动,认为民主受到威胁。反对右翼极端分子和选项党的示威游行于是不断发生。但糟糕的是,选项党在民众中的受欢迎度还在继续上升。 选项党在很多领域都与德国各公民党大相径庭。该党对欧洲持怀疑态度,提出德国脱欧也是一个选项;对伊斯兰持有敌意,具有民族主义和右翼民粹倾向。选项党在三个州的分部已被宪法保护局定为“肯定是右翼极端的。” 今年9月,德国有3个州将举行州议会选举。它们是萨克森州、图林根州和勃兰登堡州。这3个州都属于德国东部。据预测,选项党在这3州的势力可能还会上升。比如,据德国中部广播电台1月25日发布的选举民调,萨克森州的发展趋势是:选项党将成为该州最大党。执政党社民党和绿党会继续丢分。选项党将进一步分裂德国社会。 抗议活动显示,反对选项党大有人在。但接二连三的抗议活动能带来成果吗?《南德意志报》表示:各种示威游行活动并不一定会形成牢固的联盟,因为参与者的差异太大了。人们可以作为难民委员会的支持者,但也可以作为一个希望紧缩庇护政策的人参加游行。当然,参加游行的人肯定不会像选项党那样计划大规模驱逐移民。 怎样才能遏制选项党的壮大呢?很快有人想到了禁止选项党。但德国宪法法院一位前法官已于1月底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想在今年的三州选举前禁止选项党是做不到的。 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民主的敌人不应该有机会废除民主,这就是防御性民主概念背后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也可以禁止反民主党派。但回顾历史就能发现,要禁止选项党并不容易。根据德国宪法,一个党必须“以积极和战斗的方式争取废除民主”,既对国家采取积极行动,才可禁止。仅仅拒绝最高的宪法价值观是不够的。迄今为止,德国宪法法院曾两次禁止政党。一是禁止了以国家社会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帝国党,二是禁止了德国斯大林共产党。两禁令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虽然两次试图禁止德国国家民主党(NPD),宪法法院也认定,该党代表了旨在消除现有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反宪法目标,但法院缺乏有分量的,至少可以表明其行动可能取得成功的证据,因此,禁止遭到拒绝。有许多批评者指出,两次对国家民主党的禁令程序都失败了,要禁止选项党的成功率也很低。还有政治家指出,禁止选项党可能会让该党选民进一步远离民主。 德国政府形象不佳也给遏制选项党的发展带来了难度。面对极右翼势力的抬头,德国总理肖尔茨明确表态反对。但是在许多其他议题上,他却时常沉默。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肖尔茨总理沟通欠佳,本届政府给人一种吵架频繁、缺乏远景、缺乏政绩的印象。执政党不断丢分,给选项党带来了进一步赢得选民、挑战执政党的机会。选项党将继续是德国社会的一大难题。

Duration:00:04:35

德国《世界报》:没有美国,德国将毫无防御能力

1/23/2024
2024年11月,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但美国目前的发展趋势让德国政界和媒体坐卧不安。77岁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本月中旬刚刚以压倒性得票数赢得爱荷华州的党内初选。虽然特朗普官司缠身,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的民意支持率。而81岁的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是民主党的提名候选人。若拜登胜选,他将成为美国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德国政府不想再次对特朗普的选举胜利感到意外。外交官已接到指示,和前总统阵营建立联系。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游戏,但柏林打算为最糟状况做好准备。 德国电视二台报道说,德国财长林德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洲谈论特朗普谈得太多了。对特朗普可能再次选举获胜的最好准备是,让欧洲成为一个强大的欧洲。欧洲必须加强经济和防卫能力,以应对特朗普的可能当选。他说,“当我们有吸引力,当我们因为自己有能力而不必去求别人时,这就是最好的合作方式。” 德国电视二台表示,特朗普于本月15日在爱荷华州明显赢得了共和党人的初选。11月的美国大选越来越有可能是特朗普和拜登对决。 《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爱荷华州选举之夜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共和党已经完全屈服于特朗普。他是他们的国王,他们的导师和他们邪恶的诱惑者。比投票本身更令人震惊的是选后调查的结果。爱荷华州2/3的共和党人现在认为,拜登不是美国的合法总统。特朗普在胜利演讲中只是短暂表现出政治家的风范,并呼吁全国团结起来。几分钟后,他再次煽动反对拜登,将移民诽谤为“恐怖分子”,并散布有关选举舞弊的谎言。这位曾数百次违法、蔑视宪法并对国会大厦发起风暴的人说,他想创造一个“法律和秩序的土地”。这位完全不受羁绊的潜在独裁者可能会在短短12个月内入主白宫。 《福尔茨海姆报》警告说,爱荷华州正在向世界敲响警钟。美国第45任总统和一场几乎政变的头目可能也将是美国第47任总统。这意味着德国政府还必须为最糟情况做好准备。外长贝尔伯克已开始向特朗普团队密集试探,并与欧盟和其他北约伙伴一起做好准备,迎接这样一个现实:未来我们将不得不在没有美国保护的情况下生存。例如在乌克兰。把头埋在沙子里并希望拜登再次获胜将是一个严重的疏忽大意。 德国《世界报》表示:很多德国人不愿意相信,特朗普2号对世界来说,比特朗普1号更危险。德国政府从2017年到2021年的任期相对好过,是因为美国总统没有兑现他背弃北约的威胁。一旦特朗普卷土重来,他明确表示,事情可以发展到这一步。80年来,德国人已经习惯了美国的核保护,以至于他们几乎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没有美国,德国将变得毫无防御能力,就像2022年的乌克兰一样。对德国步履缓慢的“时代转折”来说,特朗普如果当选,就来得太早了。德国只能即兴发挥,确保至少不让乌克兰落到普京手里。

Duration:00:04:38

德国《经济周刊》:台海战争对世界经济来说将是恐怖场景

1/9/2024
台湾选举即将到来之际,德语媒体对台湾、台海局势和中国表示了密切关注。德国巴州电台表示,伴随台湾选举的是台海持续紧张局势。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台湾从未属于这个国家。如果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选举获胜,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为中国将他视为更加独立于大陆的代表。 德国文化电台认为,被中国大陆称为分裂分子的民进党赖清德有望选举获胜。奥地利《快报》表示,对很多台湾人来说,本次选举首先是投票表决自己的民族身份,表决自己是不是中国人。 《新苏黎世报》认为,我们对中国抱有扭曲的印象。前一秒钟还赞赏中国是未来市场,现在却称其是一个压制自由的反西方对手。这种说法既片面又危险,现实则更加复杂,且更有意思。作者菲舍尔(Peter A. Fischer)走访了深圳和北京,体验了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参观了科技创新企业等。他发现,中国人不再喜欢谈论政治,但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希望经济约束、强大的企业竞争和中国的务实精神将确保政治不会过于失控。作者还注意到,习近平及其政策似乎仍然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他认为,原因有三,首先,大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受到老百姓的赞赏。原来雾霾笼罩的地方,现在每晚都能看到满天繁星。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三,在习近平的严厉威胁下,腐败现象似乎急剧减少。新冠疫情在中国无疑导致了巨大的收入损失。房地产行业崩溃成为许多人的恶魔。还有地方政府缺钱等等。这使经济增长放缓在意料之中。但与此同时,创新行业的重要性正在增加,现代化进程正在推进。此外,仍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正在向城市迁移。他们将需要生活空间,也将缓解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城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地区甚至是国企之间的巨大竞争压力,突出的企业家精神和中国人富有创造力的个人主义,使中国比宣传中所描述绘的要灵活、有活力,且复杂得多。中国仍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巨大市场。只因为西方没有预料到俄罗斯会进一步滑向低效的专制集权,并不意味着中国也一定会如出一辙。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更多样化。关注风险固然重要,但孤立主义和对抗是腐蚀性毒药。如果中国保持繁荣,并做为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和平合作,即使存在意见分歧,也对西方和世界都有好处。西方应努力与北京领导层进行建设性接触。这就要求人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现实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简单的把中国称为一个压制自由的危险对手。 德国《经济周刊》表示,台海战争对全球经济来说将是恐怖场景。迄今为止,在美国的庇护下,这个模范民主岛国巧妙地与庞大的共产主义邻国保持着谨慎且自信的距离。没有正式宣布独立,却过着独立的生活。台湾人口2400万,面积与瑞士相当,台湾不仅是政治制度竞争的舞台,也是世界半导体生产市场的领导者,全球技术领先之争的前线国家,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地缘政治最热岛屿。与中国相比,台湾散发着自由开放的魅力。2019年,中国对香港民运的残酷镇压震惊了台湾人。正因如此,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台湾人不想重复香港的命运。

Duration:00:04:16

2023年即将过去 德中关系度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年头?

12/26/2023
2023年是德中关系不太平顺的一年。由于俄乌战争和中国始终维护中俄友谊、中国对台威胁和中美紧张关系、中国人权问题和广泛的数字监控等,德国执政党之一绿党对中国多次提出批评。但在对中国较为友好的社民党籍总理朔尔茨的领导下,双方的摩擦没有带来大裂痕。 3月21日,德国自民党籍教育和研究部长斯塔克瓦青格对台湾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以加强与台湾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这是25年以来德国政府成员首次访台,被视为是对中国的台湾政策的强烈批评。中国对瓦青格访台表示了抗议。德中关系有所紧张。 4月中旬,德国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贝尔伯克要求中国利用其影响力终止俄乌战争,并警告中国不要武力改变台湾现状等。由于贝尔伯克对中方语言强硬,对中国人权多次提出批评,德国多份媒体称她是去和中国交锋,向中国亮红线。但中国我行我素,《柏林日报》甚至发现,贝尔伯克的到访没有引起中国的最大兴趣。中国给她的级别待遇“相当低”。贝尔伯克访华后,对中国的语调更为强硬。德中关系进入紧张状态。 5月初,中国时任外长秦刚访问柏林,为德中政府磋商会议铺路。贝尔伯克虽然表面上笑脸相迎,但媒体认为,双方关系紧张,走不到一起。6月6日,德国社民党领袖克林贝尔访问北京,继续为政府磋商会议铺路。北京高规格接待了克林贝尔。 6月20日,德中政府在柏林举行了政府磋商会议。两国希望继续扩大双边关系。朔尔茨表示:“我们没有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的兴趣。”朔尔茨还对中国不向俄国供应武器表示了肯定。朔尔茨在此再次为德中关系定了调, 并缓和了双边紧张局势。这次会议也给德国新任总理李强带来了首次访问德国的机会。德国媒体显示的是李强和朔尔茨两人十分融洽说笑的镜头。 7月份,德国政府推出了争论已久的中国战略,不要求和中国脱钩,只要求减少对华依赖。但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德国,愿意和德国扩大合作。 9月份,贝尔伯克访问华盛顿,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独裁者”,引发外交风波。中方表示了抗议。但贝尔伯克没有撤回自己的说法。 在经济上,德国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做出了多个阻挡中国影响力的动作。但德国经济持续走低,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当经济部长的能力。哈贝克扶持德国采矿业,以减少德国对中国稀土等原材料的依赖。德国经济部越来越多地通过审批程序,拒绝来自中国的投资。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哈贝克立即表示欢迎,尽管德国自己也补贴其电动汽车。到年底,哈贝克又出招,欲通过奖金扶持德国太阳能产业,以抗衡中国的廉价竞争。尽管哈贝克多次呼吁德国企业减少对华依赖,但大众汽车和化工巨头巴斯夫继续大力投资中国。中国华为是否将排除在德国5G建设之外,仍然还是个悬念。 2023年的德中关系虽然多次出现摩擦,但中国继续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由于德国经济走势不佳,德国财政预算紧张,哈贝克的活动余地已在缩减。但德国政府来年显然将继续削减对华依赖。 中国的人权问题继续受到德国绿党的批评。社民党则始终比较温和,较少公开批评这一点。在台湾问题上,德国不希望看到中台紧张局势继续恶化,因为德国的芯片很多来自台湾。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计划大力补贴台积电来德建厂。 台海局势是德国人担心的大问题。在乌克兰战争和以哈战争难以结束的背景下,人们不希望看到中国武力攻打台湾,地球上出现新的战火。尽管美国总统拜登曾向朔尔茨施压,要求德国紧跟美国,制裁中国,但德国并没有这样做。如果中国能进一步缓和台海局势,并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在朔尔茨的领导下,2024年的德中关系有望继续温和和平稳。

Duration:00:04:36

德国《商报》:欧盟对中国的影响力很微小

12/12/2023
本月七日到八日在北京举行的欧中峰会给欧中关系和德中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吗?由于欧中峰会成果甚微,欧中关系和德中关系似在原地徘徊。德国新闻在线杂志Telepolis批评欧盟高官对增进欧中双边关系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但多份媒体也看到,双方能直接面谈,而且还会继续会谈,这毕竟是件好事。 德国《经济周刊》认为,欧盟和中国最近一段时间关系明显紧张,尤其是在贸易问题上。但欧盟和中国实际上相互需要。欧盟是中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就受到争议的布鲁塞尔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在北京寡言少语,只是说讲到了这个题目。欧盟希望中国继续削减贸易壁垒,中国则强调合作。尽管本次峰会没有带来具体结果,但欧盟领导层指出,未来还有各种会谈,双方将谈及不同题目。峰会让双方略微靠近了一些。 德国《商报》认为:欧洲正在抵制中国的显赫地位。但欧中峰会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中国继续走自己的路,不会让自己受到遏制。本次峰会再次无情地显露出,尽管欧洲是中国商品的重要销售市场,但欧洲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十分有限。当然,中国经济状况不佳,这是事实。这个不断崛起的超级大国的魔力已经结束,一些地区负债累累,中国消费者情绪低迷,房地产危机来势汹汹,但中国将克服这一阶段。即便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关税,也很难改变这一点。 德国编辑部网络表示,疫情后的首次中欧峰会显示,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争议问题不胜枚举,但却看不到短期的解决方案。四年前,双方在一份长达7页的最终声明中庆祝了战略伙伴关系。而现在,双方已无法就联合声明达成一致。北京海关七日同时公布当前贸易数据,向欧洲人明确表达了他们的批评。今年以来,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下滑。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增长迅速。西方对俄制裁的很大一部分被中国缓冲了。冯德莱恩和米歇尔现在依靠向中方提供企业的具体证据来坚持要求对方让步。目前还不清楚双方究竟希望如何使贸易更加公平。从欧洲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三个方面: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不够充分。二,国内国有企业在中国受到系统性青睐。三,中国产能过剩。在过去几周里,北京已经做出了一些让步,包括数据保护法和签证便利化方面。但迄今为止,结构性失衡问题一直被忽视。 德国电视二台表示:长期以来,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保证了德国经济的廉价商品和良好资金。 但中国早已不仅在很多方面迎头赶上,而且已经超越了我们。德中关系已经变成依赖, 而且这种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因为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日益领先。虽然德国依赖中国,对去风险的讨论也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要简单地和中国分手拉倒却是不可能的。比如,德国需要中国的多种原材料。如果德国放弃中国,马上就会出现自己生产所需原材料划不划算以及相应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又比如,德国在交通,网络等方面都在使用华为部件。如把华为踢出去,要在欧洲找到同等水平的替代产品并非易事。要减少依赖,德国需要时间和资金来开辟新的道路。 德国经济学院本月6日就下一天将召开的欧中峰会在其网页上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大部分德国企业并没有象政府期望的那样去风险,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企业没有看到去风险会带来曙光。不少企业甚至倚重中国的出口。

Duration:00:04:36

德国债务刹车应改革?

11/28/2023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于11月15日裁定,应对新冠危机的600亿欧元资金不应流入气候基金。德国联邦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因此必须从所谓的气候与转型基金中削减 600 亿欧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这一判决给德国财政预算、环境和气候政策带来了压力, 德国红绿黄政府陷入危机。政府来年是否有行动能力受到挑战。媒体报道说,财长林德纳计划修改财政预算。朔尔茨总理将使出什么高招来填补600亿欧元的财政漏洞,政府形象会不会继续下滑,人们正在紧张期待中。 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林德纳宣布冻结预算。林德纳还表示,所谓的经济和稳定基金将在年底关闭,国家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刹车将在年底到期。绿党对此表示反对。德国政府希望暂停债务刹车来解决危机。绿党和社民党要求改革甚至废除债务刹车。 《巴登报》认为,乌克兰战争使德国在2022/2023年冬季陷入困境,其中包括能源价格高升。问题在于政府没有一开始就暂停债务刹车。财政部长林德纳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暂停债务刹车,这部分导致政府陷入了不可持续的金融结构。2024年的解决方案目前仍然看不到。要暂停债务刹车,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意味着政府现在必须节约、节约、再节约。 《时代周报》认为:光靠节约开支和新收入,不足以让德国实现其气候目标。因此,通过借债来为这些目标提供资金是正确的。比如,如果没有政府的启动援助,承诺的氢经济就不会实现。管道和系统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如果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以更便宜的价格生产工业产品,许多公司就不太可能投资。另外,国家还必须帮助那些没有足够的钱来为住房更新供暖设备的人们。这些花费将比当前债务刹车允许的债务要更高。 《南德意志报》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忽视联邦宪法法院的要求。如果红绿灯政府想要执政到期满,就必须寻找其他方式。前进的道路是削减开支。在社会支出和补贴方面,比如,在建立芯片工厂或气候友好型经济重组方面,社民党和绿党将不得不做出妥协。 柏林《每日镜报》报道说,德国宪法法院有关政府预算的裁决使德国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德国政府打算利用债务刹车特例规定暂停债务刹车机制,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预算的漏洞。但德国大多数人明显反对松动债务刹车。社民党籍总理舒尔茨和自民党籍财长林德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不受欢迎。根据基本法,只有在非同寻常的困境下,政府才可以大规模借钱。根据最新民意调查,赞成松动债务刹车的只有35%。61%的受访者不愿意改动刹车机制。人们对德国政府,尤其对总理朔尔茨的满意度在下跌。如果现在举行选举,社民党只能获得15%的选票。绿党继续保持15%。自民党也继续保持5%的选票。德国现任三大执政党远远无法获得多数。但在野党联盟党可获31%的选票。在野党选项党甚至将获得有史以来最高选票,可达22%。

Duration:00:04:37

《柏林日报》:中国不寻求和美国对抗

11/14/2023
即将举行的拜习会受到德国媒体高度关注。德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是两个巨人的较量。《奥格斯堡汇报》表示,两国对立不断加剧,两国首脑能举行会谈,是个进步。《南德意志报》表示,美国和中国两大国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敌对,而非紧张。美中首脑一年来将再次面对面会晤,这是在冰点上维护双边关系。 德国之声认为,习近平寻求与拜登平起平坐。拜习会将是一次具有巨大象征力的会晤。习近平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平等伙伴。没有两国的合作,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就无法解决。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海伦娜莱加达表示:“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将讨论具体问题。不过,目前还不清楚他们是否会达成协议。可以想象,这次峰会不一定会取得很大成果。”在政治上,双方制度相互对立。中国是一个专制的一党制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京希望到2050年完成世界强国建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和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希望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捍卫自己的地位。两国在多个层面上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大都与经济有关,尤其是围绕半导体、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高科技行业。最终问题是共产主义专制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将成为21世纪的意识形态模式。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在,中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造成了密切的经济依赖。比如德国汽车生产商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202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平均占各自集团销售额的35%。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以及最近在阿拉伯世界都很活跃,突出的例子有新丝绸之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中国经济专家马库斯陶布表示,“中国试图利用经济杠杆来实现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目标。中国希望在全球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并且对此提出要求,这意味着与西方世界的对抗正在加剧。”德国的口号是“通过贸易实现变革”。但陶布表示:“德国秩序理论家认为,如果没有自由的社会模式,复杂的经济体就无法运转,通过贸易实现变革将启动平等化进程。但我们今天看到,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中国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和专制是能够完美结合的。” 《柏林日报》表示,世界充满了严重削弱欧洲和美国实力的冲突。中国会利用这一形势吗?不会的。中国对局势升级不感兴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1世纪秩序和人类命运。可惜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新范式,给世界和平与稳定蒙上了阴影。但仔细观察中国的外交政策,便可发现,多年来,北京对中美关系的官方表述一直是与美国和平共处。而中国的实际对外战略行为则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下,即1978~2012年,中国国力还不够,所以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对外奉行韬光养晦的信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开始快速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结果,北京变得越来越自信,并开始更清晰地展现其全球野心。鉴于乌克兰战争旷日持久和欧亚双大陆巴以冲突加剧,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之间的战略联盟正在形成,形成了与欧元区地缘战略对抗的动态。西方战略文化崇尚竞争和对抗,而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则避免直接冲突,尤其是暴力冲突。因此,中国并不准备直接采取任何行动。但美国显然害怕中国作为其战略竞争对手,中国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美国的这种固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用经典的围魏救赵策略来对抗美国。随着俄乌战争的拖延和巴以冲突的大规模升级,美国陷入了欧洲和中东困境。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并拒绝在巴以冲突中谴责哈马斯。尽管明知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哈马斯对平民的野蛮袭击也超越了人类良知的底线。但通过支持俄罗斯和巴勒斯坦,中国可以延长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冲突,从而阻止美国的活动从欧洲和中东转向印太地区。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多的战略责任,但可以用围魏救赵之计扰乱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美国专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冲突,中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干扰的专注于台湾海峡。作为地区大国,中国相对于世界强国美国始终具有战略优势。通过在幕后支持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中国有机会削弱美国,并避免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另一方面,北京也在试图实现与美国的政治缓和,因为其自身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今年多位美国高官访华,中方也与美方进行了多次对话。现在,习近平也将和拜登总统会谈。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根深蒂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古典战略的指导下,将继续不寻求与美国的直接对抗,而始终寻求缓和紧张局势,转移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

Duration:00:04:37

李克强:一位无法施展才华的总理

10/31/2023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忽然去世,引发德国媒体多方关注。媒体普遍哀悼他是一位有能力,但无法施展才华的总理。 《法兰克福汇报》表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李克强担任了十年总理。但习近平越来越多地把他边缘化。虽然李克强不久前还是中国的总理,名义上的第二号人物,但李克强最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他一生被视为是经济的朋友,属于既不是习近平的忠诚者也不是受惠者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更多地是前任国家主席和党总书记胡锦涛的心腹。李克强的去世是中国一位级别最高的经济改革者的离世。 德国《明镜》周刊表示,李克强曾在北京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但他在北京的崛起始于一个错误的开始。即将离任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实际上想让他的门生成为一个强人。但由于其强大的前任江泽民周围的上海帮,该计划失败了。江泽民将习近平推为新的领导人,李克强被抛在后面,但至少当上了总理。随着他的靠山胡锦涛提供的保护逐步减弱,他的运气也逐步离他而去。习近平通过让党的工作组和委员会接管政府工作,有效地剥夺了政府的权力。 德国《时代周报》认为,李克强虽然名义上是一位很有权势的政治家,但他并没有多少活动余地。多年来,有关李克强健康不佳的小道消息一直存在。外交官在秘密谈话中表示,在他出访期间,长时间的休息总是必须纳入计划中。李克强在任期内特别倡导私营经济。任期即将结束时,他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遏制新冠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 德国《商报》表示,李克强很长时间被视为是改革者,直到他在习近平的统治下失去了影响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也许是对李克强最大的羞辱。在2022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担任总理的李克强坐在习近平主席的左边。当他的前保护人,习近平的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被请出会场时,胡锦涛无奈地拍了拍李克强的肩膀,李克强点点头,但没有动。他困惑而又僵硬的朝前看着。数月后,胡锦涛才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李克强则作为中国政坛的跛脚鸭度过了他作为总理的最后几个月。现在,李克强因心脏病突发意外去世。 德国电视二台认为:李克强是有能力的,但却没有影响力。作为第一位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失去了前任们一直承担的对经济政策的全部责任。他的决定和他对中国经济的分析经常遭到习近平最亲密顾问的公开反驳。这也使他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影响。尽管他从来都不是独自掌舵,但他经常成为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的替罪羊。2012年宣布的结构性改革缺乏力度。国有部门变得更加重要。李克强2015年谈到他的努力时无可奈何地说,“这不像剪指甲,而是像在自己的肉上开刀。” 柏林《每日镜报》也认为:李克强是一位有能力的总理,但被习近平剥夺了权利。当李克强成为第一位接任中国总理的中国经济学家时,人们寄予厚望。但他缺乏进行必要改革的力量,因为习近平夺取了所有权力。 《南德意志报》发表悼文说:李克强主张自由主义并提倡改革,他被视为是习近平主席的对立面。

Duration:00:04:23

《法兰克福汇报》:加沙局势将继续艰难

10/17/2023
中东战争给世界带来新的动荡。加沙地带出现大规模逃亡。德国外交部发出了前往以色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区的旅行警告。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三架飞机将从以色列撤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本月13日突访以色列,以示对以色列的扶持。德国总理舒尔茨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14日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应避免真主党民兵干预中东冲突,以免战火蔓延。 《慕尼黑墨丘利报》就贝尔伯克访以评论道:在对犹太人的历史性大屠杀后,德国将自己视为以色列的理想保护国。贝尔伯克是哈马斯暴行之后第一批到访以色列的访客之一。她在这个保受创伤的国家也找到了正确的说法。她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都是以色列人。”但人们希望不仅仅是在这些日子里,而是在当犹太人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引发的仇恨沸腾的时候也应如此。显然,如果以色列想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就必须摧毁哈马斯。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可怕的画面和许多平民受害者是不可能的。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与其他政客一样,外长贝尔伯克呼吁哈马斯立即释放人质。但不幸的是,人们不能指望恐怖主义民兵会听从这一呼吁。加沙的局势仍将很困难,而且不仅仅是在军事上。 《柏林晨邮报》认为,外长贝尔伯克对以色列的自发访问与德国联邦国防军在需要时提供军事援助一样正确。德国对以色列负有的历史责任应该摆在第一位,而且应该永远如此。 《法兰克福评论报》就加沙地带出现的逃亡局势表示,阿拉伯联盟必须采取行动,落实其最近声援巴勒斯坦人的言论。人们需要食物和医疗。在存在疑问的情况下,22个国家中的一些国家将不得不接收难民。以色列军队在对抗哈马斯的斗争中将主要追求军事目标,但美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还必须采取更多行动。仅仅支持以色列并正确排斥哈马斯是不够的,以色列的西方盟友还必须努力确保加沙地带的平民能够受到保护,免受军事冲突的影响。 就中国对以巴冲突的反应,德国编辑部网络写道:中国派遣特使前往该地区,以便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进行调解,达成停火和和平。但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并非中立。迄今为止,中国仅对以色列战争发表了极为谨慎的评论。尽管北京政府谴责双方的暴力行为,但从未具体批评哈马斯的恐怖袭击。这使得王毅外长周日(10月15日)直接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平民进行“集体惩罚”的声明更为沉重。按他的说法,以色列的举措超出了纯粹的“自卫”范畴。中国的表态再次打破了西方的外交瓷器。与乌克兰战争一样,当前的中东冲突再次让中国陷入了战略困境。中国新的外交政策是由极其矛盾的自身利益来驱动的。一方面,北京现在是以色列最重要贸易伙伴,年贸易额近250亿美元,而且趋势在上升。但从历史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团结的基础是支持南半球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的共产主义学说。这种团结甚至到了让毛泽东公开要求毁灭以色列的地步。中国玩的是双重游戏。

Duration:00:04:36

欧盟对中国汽车反补贴调查:朔尔茨持批评态度

10/3/2023
德中关系和美中关系是德国媒体继续关注的焦点。两者最近有什么新进展呢?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日前在纽约参加联合国代表大会期间,在美国电视上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独裁者”,引发中国愤怒。德中关系有所紧张。贝尔伯克日前警告,和中国发生冲突的危险在升高。那么,德中关系究竟处于什么状况呢? 德国政治学家和汉学家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向德国西南广播电台表示,贝尔伯克并非说漏了嘴,而是有意识地称习近平为独裁者。虽然中国的宪法称中国是民主专政,但单一的,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在中国是贬义的,受到唾弃的,所以中国会表示愤慨。而贝尔伯克没有道歉,也意味着贝尔伯克和中方不会成为朋友。中国不会为她打开大门。德中关系存在紧张的潜势。另一方面,德国虽然寻求去风险,但德国的各种工业均依赖中国。要摆脱依赖状况,需要多年的时间。海尔曼也谈到了美中关系。他认为,美中关系是全球各种外交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一旦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全球秩序将受到冲击,整个世界将改变面貌。 但德国红绿黄联盟对中国的态度是矛盾的。比如,就在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对欧盟启动对中国汽车反补贴调查表示欢迎的同时,彭博通讯社报道说,社民党籍总理朔尔茨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持批评态度,并警告不要采取可能损害国内产业的保护主义措施。朔尔茨日前在柏林全球对话论坛的小组讨论中表示:“我们想出售我们的汽车。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汽车持开放态度。” 自民党籍财政部长林德纳也与绿党对中国的批判态度相左。就在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和经济部长哈贝克均要求在对华贸易中去风险的同时,林德纳在10月1日德中财金对话会上,希望加强双边贸易。双方都支持扩大对对方的投资。 如果欧盟与中国发生贸易争端,德国可能成为欧盟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如果征收关税,北京方面最强烈的反应将是限制其巨大市场的准入。这将对去年在中国销售了460万辆汽车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最沉重的打击。 就美中关系,德国媒体暂时没有看到多少缓和的迹象,而是继续看到两强争斗。比如,慕尼黑出版的《墨丘利报》报道说,美国总统拜登继续瞄准中国,为此在大西洋打造新的联盟。美国和中国正在抢夺对太平洋的领导地位。华盛顿现在首次与澳大利亚东部的两个小岛国纽埃和库克群岛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所罗门群岛冷淡美国。所罗门去年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其中包括警察部门的合作。八月,小国瓦努阿图爆发政治危机后,瓦努阿图最大的贷款国中国向这个拥有30万人口的国家派遣了警察和装备。美国不再是许多国家寻找盟友的首选。但美国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事实。明年,华盛顿希望在瓦努阿图设立大使馆。今年年初,美国已向所罗门群岛派遣外交人员。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指责美国是“在援助的幌子下,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华盛顿想要把太平洋岛国变成美国的玩物。”

Duration:00:04:30

德国《巴登报》:欧盟如惩罚中国汽车,那也必须惩罚特斯拉

9/19/2023
中国电动汽车正欲大举进攻欧洲市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宣布,将对中国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的惊人之举,引发德语媒体和德国专家多方批评。 瑞士广播电台采访了德国汽车教皇杜登霍夫,问他应该如何评估欧洲展开的反补贴调查。杜登霍夫表示,布鲁塞尔似乎正在试图设置贸易壁垒,让中国在欧洲销售变得更加困难。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来自法国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法国汽车工业相当弱,在中国根本没有代表性,他们希望保护法国汽车工业免受中国的侵害。但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中国电动汽车更便宜,因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是电池,它占成本高达40%。由于拥有庞大的电池产业,中国拥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法兰克福评论报》表示:冯德莱恩在其任期内关于欧盟局势的最后一次演讲令人惊讶。欧盟正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巨额国家补贴展开调查,因为廉价汽车正在扭曲世界市场。北京面临惩法性关税的威胁。欧盟委员会还希望加快风电一揽子计划的审批流程。布鲁塞尔当局将召开一次打击人口贩运的国际会议。鉴于世界上存在许多危机,从气候变化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我们需要乐观精神。但冯德莱恩无法通过她的演讲带来这一点,因为她无法仅仅通过呼吁来打动怀疑论者。 弗莱堡出版的《巴登报》对欧盟明确提出批评。该报表示,当然,北京正在向电动汽车行业注入大量资金。尽管如此,欧盟为了保护欧洲市场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是错误的。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倾向已经留下了痕迹。那么,欧盟不是也必须惩罚特斯拉吗?这家电动汽车先驱给竞争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在补贴方面一点也不吝啬。 美因茨出版的《汇报》对冯德莱恩的评语也很糟糕。该报总结说,如果人们光听冯德莱恩的话,人们会发现,欧盟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疫情和能源危机等挑战已经被克服,侵略者普京正受到反击,欧洲正在制定气候保护标准。然而,欧盟也正在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迟早会压倒整个结构。边境对难民的不人道待遇,抵抗通货膨胀的战斗,匈牙利和波兰的民主受到威胁等。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贡献。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猛增不仅仅靠的是补贴,也因为其品质胜过欧洲竞争者。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一场欧中贸易战,本就步履维艰的德国企业到头来会受到损害。其实,欧盟自己也为电动车行业提供巨额补贴。再者,中国厂商的成功也要归功于中国的电动车确实更优秀,毕竟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地投入了电动车的研发。欧盟以此为由挑起一场贸易战,未免有些漫不经心。贸易战会让德国工业界首当其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非常依赖于市场开放以及中国市场准入权。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德国工业界如今处境艰难,但解决之道不应是采取贸易保护手段,而是应当通过减少官僚作风、促进竞争以振兴欧洲产业。 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德国工商会担忧,欧中将发生贸易战。德国工商会警告不要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新的争端,尤其是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的争端,完全不适合德国摆脱当前的困境。德国每四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出口,每两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工业。

Duration:00:04:36

德国《世界报》:美国打造包围箍以束缚中国

9/5/2023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局势以及中美关系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话题。德国《世界报》发现,美国正在打造一个包围箍来束缚中国。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印度太平洋国家签署了协议,以便更好地制衡中国。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复了他对台湾的威胁以及美国在其领土上空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间谍气球后,中美关系陷入新的低谷。围绕着中国,美国逐步打造了一个由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包围箍,来钳制中国。美中关系日益紧张。但在如何应对中国这一点上,柏林并没有紧跟美国总统拜登的步伐。虽然美国多次向柏林施压,但在美国的紧箍战略中,柏林将扮演什么角色,拜登还需要考虑。 中国经济数据继续让德国媒体担忧。但德国《商报》惊喜地发现,印度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印度经济于四月到六月间同比增长了7.8%,让中国相形见绌。德国也感受到了这一发展势头。德国的外贸曾因中国经济不景气而陷入停滞,但现在又开始增长了。 德国商务知情者网站(www.businessinsider.de)发表专家意见说,中国并没有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而是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初步迹象。“中国褐皮书”分析企业负责人赫扎德卡齐(Shehzad Qazi)说,现在出现了一个危险的共识,即认为中国正处于崩溃边缘。但事实并非如此。新数据显示了复苏迹象。重要的财星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八月份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上涨,央行降息也正在产生效果。企业又开始变得活跃,信贷需求不断增加。经济局面有可能逐步扭转。但卡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弱点,房地产行业将长期拖累中国经济。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低于5%的目标。 德国《明镜》周刊则报道说,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债给中国带来压力,使中国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根据欧洲评级机构scope的预测,到2027年,中国的国债预计将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00%。专家认为,中期经济前景恶化会给中国公共财政带来更大压力,改革步伐也会有所放缓。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爆发前,中国的负债率为60%。到2022%年,因应对新冠病毒及其经济后果耗费高昂,导致这一比例上升到77%。但Scope的专家也看到,中国当局正试图解决金融失衡问题,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额债务,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转向拉动消费的增长模式。中国的中央集权经济模式可以更容易实施有效的改革,因为政府控制着国内经济的大部分,包括银行业。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增长前景偏离了政府的目标,这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最糟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减少约2亿。这就会使中期增长潜力削减4%左右。但为了实现政府提出的2021到2035年经济产出翻一番的目标,每年增长近5%是必要的。Scope专家还指出,中国有必要实行一些结构性改革,包括在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引入更中立的竞争,以及提高退休年龄等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措施。鉴于人口老龄化,增加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也是有益的。 《南德意志报》关注了中印关系。该报发现,中印紧张局势在增加。在20国峰会即将召开时,中国出版了新的地图,把邻国印度的一部分领土划为己有,引发印度抗议。中国挑起的抗议加深了两国的互不信任。而习近平似乎不会参加二十国峰会,这是让东道主印度难堪。而已经准备数月的拜习会也将因此泡汤。 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甚至问道:中印两国的领土冲突会不会引发战争?

Duration:00:04:33

美国孤立中国不无风险

8/22/2023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美紧张关系和台海冲突等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媒体看到,中国经济正在陷入危机。德国电视一台认为,中国经济忽然陷入严重困难。青年失业率和房地产业危机引发了中国的经济危机。这有损于德国和世界。 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将达不到5%的温和增长目标。中国的结构问题和由此相关联的挑战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长期压力。中国经济的弱点来自多个方面。国内外企业对中国领导层的改革意愿的信任受到损害,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摩擦带来各种风险。种种因素的混合削弱了在华投资和中国劳工市场。这反过来又导致国内消费疲软,房地产市场因此也受到连累。中国目前面临一大堆经济问题。专家担忧,中国经济会继续被削弱,因为房地产危机有可能感染金融业。中国经济疲软也将给德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中国消费者和企业下调消费和投资,会给德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德国在华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竞争,对华出口艰难也会给德国劳工市场带来冲击。 德国《世界报》问道,自20年来,人们一直就关心一个话题:如果中国的经济繁荣走向结束,北京政府是不是也会被动摇?中国目前的经济危机可能会达到人所不知的程度。这会不会是习近平时代终结的开始? 德国《焦点》周刊对中国防长日前访问莫斯科做表示了关注。该刊表示,中国防长在莫斯科重新向台湾展示了威胁姿态。中国一再在台湾附近的国际水域进行军演。太平洋是不是已成了火药桶了?中国正在获得莫斯科对台战争的支持,而莫斯科也能从中国的侵台战争中获益。 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就戴维营美日韩三国峰会写道:中国因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在周边地区日益受到孤立,美国借此机会扩大其在习近平后院的联盟。美国的这一战略是否会引发一场重大战争?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俄国总统普京在乌克兰的战争使全球秩序陷入混乱,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的支持和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引发了动荡。一些国家之间的联盟成为可能,这在几十年来是不可想象的。宿敌韩国和日本在戴维营和美国举行了会谈。两国都认为自己的领土主权受到中国的威胁,因为中国正在不断升级其军事力量。中国正在引发许多邻国的恐惧。美国从中受益,因为它正试图通过在习近平后院建立越来越多的安全联盟来孤立中国。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扶持觉得受到中国威胁的国家。印度、越南、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都在其内。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的安全政治挑战,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根据目前情形来看,美国的策略是,通过与多个国家的联盟来阻止中国进攻的可能。通过新联盟,美国有可能扩大其军事基地网络。当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时,采取行动就会较为方便。但美国孤立中国的战略不无风险,它可能导致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并和俄国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Duration:00:04:37

中美紧张关系有增无减

8/9/2023
德国媒体如何看待中美和中欧的最新较量?媒体认为,中美关系紧张局势有增无减。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有回升迹象,德国和欧盟则因人工智能发展不够快速等,可能被美中甩在后头。 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 认为,台海局势继续紧张,战争危险与日俱增。美国正在武装台湾及其武装部队,以阻止中国攻击台湾。印太地区的威胁姿态不断增加。 中美围绕台湾岛问题的矛盾持续升温。路透社援引两名国会雇员和两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军方显然正在努力增加导弹的射程。因此,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升级其武器,以使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获得优势,并能够在远离中国的地方开展行动。 具体来说,应该增加现有武器的燃料并减轻弹头的重量。这将使火箭的射程延长 20%。为了能够改装这些武器,美国参议院上周公布了一项价值至少1300万美元(1190万欧元)的法案。报告没有具体说明涉及哪些武器。但人们可以假设涉及的是中程导弹,因为美国已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正在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阻止中国攻打台湾,北京政府对此表示愤怒。印太地区局势升级的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北约在该地区的存在也日益增加。美国和盟友日前在太平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演习。其中一种武器系统尤其引起了轰动:据美国消息称,美国空军的“急速龙”已成功测试。例如,新系统将使美军能够击落货机上的远程导弹。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空军运输机也可以使用“急速龙”介入潜在的战斗。 空军上将迈克·米尼汉 (Mike Minihan) 对美国媒体 Aviationweek.com 表示:“现在敌人有一个无限大的问题需要处理。”“你不仅要担心轰炸机,还要担心这些 C-130 和地球上所有其他 C-130。”“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和盟友都驾驶它们,因此它们可以给敌人带来无限的麻烦,” 这种威胁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北京。 C-130 是美国军用运输机。作为运输机,它的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因此更容易成为敌方防空系统的目标。德国联邦国防军也拥有 C-130 飞机。太平洋军演结束后,美国还宣布将向台湾提供价值3.45亿美元(约合3.13亿欧元)的军事援助。据此,美国正在从本国库存中取出军事装备。台湾军队也应该获得训练资金。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但台湾显然是两大强国较量的焦点。 德国《经济周刊》则担忧,在技术发展上,欧洲将跟不上中国和美国的步伐。欧洲大型康采恩在所有重要领域的发展都不如竞争对手。科技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一项研究显示,欧洲对新技术的投资不够。在技术专利发展方面,欧洲比不上亚洲和美国。缺乏投资的后果可以从人工智能的例子中看到。接受调查的欧洲公司中,只有60%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专利,明显少于美国(77%)和亚洲。调查认为,缺乏投资的原因之一可以在公司高层找到。欧洲公司高层没有足够的数字能力。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战略方向。欧洲大公司董事会成员中14.4%具有技术背景,即来自it行业。在美国,这一比例明显更高,为21.6%。在这一比较中,让人令人惊讶的是亚洲大公司的情况。在投资方面,它们至少与欧洲持平,但同时该地区具有技术背景的公司高管明显较少,只有8.8%。总体而言,缺乏对未来的投资,人工智能发展不力等原因,可能会让欧洲在技术上跟不上美国和亚洲的发展。 德国《商报》发现,在与南美的贸易中,中国已经超过了欧盟。欧盟就是否与南美洲联盟达成协议犹豫不决。但欧盟现在负担不起,因为中国竞争对手正在迎头赶上。 自2012年以来,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增长。德国商业研究所 (IW) 的一项研究表明了这一点。 2022 年,南方共同市场国家与欧盟之间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1230 亿欧元。另一方面,南美与中国的贸易额在十年间却几乎翻了一番:去年为 1920 亿欧元,增长了 56%,比欧盟与对方的贸易多出 700 亿欧。IW 观察到:“由于中国作为替代贸易伙伴的出现,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现在对欧盟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Duration:00:04:31

德国摆脱对华依赖步履艰难

7/25/2023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哈贝克于本月20到22日访问印度,并参加了22日在印度举行的20国集团国家能源部长峰会。但能源部长们未能就未来如何推广风能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达成一致。哈贝克访问印度,目的是促进与印度的合作,以减少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哈贝克对印度抱有很大希望。他不光希望促进能源和气候方面的合作,也希望欧印和德印自贸协议能尽快达成。但自信的印度有自己的立场和步伐,并不想成为西方的第二选择。出于种种原因,很多德国企业也不选择印度为在亚洲的投资首选地。哈贝克访问印度的成就因此很有限。但要让印度在德国摆脱对华依赖的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探路之行是必要的。 《法兰克福汇报》就德印贸易和德中贸易做了比较。该报报道说,2022 年,印度与德国的货物交易额约300亿欧元,仅为德中货物交易额的十分之一。这并不奇怪。印度的经济实力不到中国人均收入的 20%。在农业领域,印度的进口关税水平是中国的三倍多,在非农业领域甚至是中国的两倍多。这为德印扩大贸易带来障碍。它既阻碍了专门从事高端产品的德国供应方的销售机会,也阻碍了印度供应方的出口机会,因为高额的进口保护就像对出口产品征收的隐性税。但印度也有它的强项。印度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在IT等技术行业拥有许多优秀的员工。印度国内的消费给经济提供了扶持等。印度拥有不可小看的发展潜力。 瑞士《世界周报》则嘲笑哈贝克在印度摆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该报指出:德国总理,外长,财长都访问了印度,现在,经济部长也来了。他们想招揽新兴国家,想招募 IT 天才,想为超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做广告。但这似乎并不奏效。就在这位德国经济部长向印度人解释世界的同时,印度的太空探测器却正在前往月球。德国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所谓的憔悴赤脚者提供一份 4000 欧元的工作,作为摆脱赤贫的独特机会。但难道没有人告诉他们,在印度,优秀的 IT 工人能挣多少钱?难道他们不知道美国谷歌公司的年薪平均为 35 万美元吗?印度想登陆月球,而德国连斯图加特火车站都搞不好。请问,谁有理由在这里颐指气使? 柏林出版的《日报》语调较为缓和。该报报道说,哈贝克访问印度期间,贸易、能源和气候保护被提上议程。哈贝克说,在印度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是此行的原因。印度应该与德国走得更近。这也是哈贝克印度之行的口号。根据“中国+1战略”,德国希望使自己更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人口众多的印度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哈贝克表示,希望在明年印度和欧盟即将举行的选举之前就自贸协定至少达成部分协议。哈贝克访印之行以在印度南部果阿举行的20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为终点。哈贝克说,会议的座右铭是“一个家庭,一个未来”。但哈贝克在会议上并没有得到一个家庭。俄罗斯和中国阻止了协议的达成。尽管如此,人们没有理由悲观消沉。在促进和扩大可再生能源方面,大多数20国集团成员的观点似乎是一致的。 德国电视二台,德国《经济周刊》等多份媒体表示,印度在经济生产上还取代不了中国。印度关税很高。印度还在大力兴建煤炭发电站,离能源转型还很遥远。在乌克兰战争方面,印度有自己的立场,并不站在西方阵营一边。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德印扩大合作还有难度。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结论是:哈贝克的印度之行显示,德国摆脱对中国依赖之路崎岖难行。

Duration:00:04:28

美中在小步靠近?

7/11/2023
德中、欧中尤其是美中紧张关系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就美国财长耶伦完成了对中国为期四天的访问一事,《南德意志报》认为,耶伦在北京推行了筷子外交,并在北京取得了一场社交媒体的胜利。其实,美国和中国之间仍然存在不信任,但美国财长的来访使双方现在愿意重新进行经常性的相互交流。 德国电视一台的印象是:尽管中美关系艰难,美国财长耶伦对其访华之行给予了积极评价。中国也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态度,并希望结束出口限制。但专家认为,耶伦访华的结果很有限。制裁继续是争议话题,而且中国采取的是反制西方制裁的措施。美国和荷兰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中国就以限制本土稀土出口来回应。专家认为,中国的回应显示,中国领导层很绝望。因为中国对原材料的出口监控不会是长远的,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只是短暂的阵痛。与此同时,中国失去了一个出口市场。从中期来看,这一措施只会损害中国自己。耶伦访华时也谈到了冲突话题。但中国与乌克兰战争发动者俄国的密切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侵害人权的行为给美中两国继续带来巨大分歧。在这两点上,双方相互靠近的可能性很小。但耶伦的来访显示,双方在小步相互靠近。 就中国宣布自八月起将限制稀土出口一事,《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此事引起了德国邦经济部长哈贝克的担忧。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的决定将打击对欧盟去碳化至关重要的行业。这显示了西方国家为使供应链不受北京影响所做努力的局限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镓和锗生产国,这两种矿物质对半导体、电信和电动汽车行业至关重要。欧盟71%的镓和45%的锗来自中国。哈贝克担心,德国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会给德国经济带来问题。如果中国很快限制锂的出口,问题还会更严重。 德国电视二台就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来应对西方对中国的芯片制裁表示,中国正在加大向欧盟出口原材料镓和锗的难度。贸易争端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可能会给芯片和汽车行业带来后果。新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规定,对关键技术进口进行监控。现在,许多领域将中国零部件排除在外。中西方相互对决,现在引发了中国的经济反击。对于半导体、电信和电动汽车行业来说,中国的反制手段是很沉重的。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计划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事实与希望还是不一样。而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冲突会冲击汽车业。汽车业是德国工业的驱动力。但由于正向电动汽车转型,德国汽车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中国攻打迄今为止生产了大部分技术芯片的台湾,那么,这里许多工业领域的灯光将熄灭。德国大众汽车会变得摇摆不定。沉睡之后,紧接着是猛然惊醒。欧盟正与其最重要西方盟友美国一道,全力打造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和“芯片仓库”。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位于勃兰登堡的英特尔芯片工厂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要让这个工厂独立运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

Duration:00:04:35

在美国阴影下的德中关系

6/27/2023
本月20日,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在柏林举行。就在同一周,美国也有针对中国的举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会晤了习近平。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会晤了印度总理莫迪。就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德中关系和美中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德国媒体和政界有何看法? 《法兰克福汇报》对中国总理李强和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政府磋商会议后共同露面的印象是:两人强调的不同是相当惊人的。李强明确表示,他主要把德国视为是一个经济伙伴。而舒尔茨则列举了一份典型的德国议题清单,从气候保护到乌克兰到人权。这表达了双方对双边关系截然不同的期望。尽管会议的基调是友好的,尽管朔尔茨要求中方施加影响,但李强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只字未提。这再次表明,人们不应过分寄希望于中国的调停。 德国《明镜》周刊的印象是:德国和中国会谈,不考虑美国就谈不下去。德中关系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 《纽伦堡报》写道:在与中国总理李强会晤之前,舒尔茨总理已在工业界面前公开列举了双边关系的内容。他警告中国不要对台湾采取暴力行动。他为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在德国的一项重大投资感到自豪,尽管对纳税人来说非常昂贵。同时,他呼吁工业界尽自己的努力,使其依赖性多样化。但与此同时,仿佛是为了补偿中国,中远集团的脚步终于走进了汉堡港。这听起来不错,但有些方面还是令人瞠目结舌。舒尔茨从一开始就没能使德国政府联盟欧洲化,尽管内阁里显然有这种意愿。 《科隆城市广告报》表示: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还是没有出现。但是如果把政府磋商会议作为一个标准,那就会没有什么棱角。尽管舒尔茨敦促中国实行新闻自由,但记者们在双方联合新闻发布会后却不许提问,这是一种无可比拟你的讽刺。避免冲突本身并不是一种价值,德国必须明确说明其标准。中国战略必须考虑到这一切。最好不要模棱两可,像个毛茸茸的玩具。 《柏林日报》报道了在野党左翼党国会议员Sevim Dagdelen刚刚完成了一个广泛的访华行程后得到的印象。她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中国)谈话伙伴都十分聪明。”如果德国不和中国进行一个密切的轴心合作,德国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德国将面临工业衰退和巨大社会动荡的威胁。虽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访问了中国,而且会晤了习近平,但目前的局势还是两强对峙。Dagdelen说,中国愿意交流和合作,但中国视印度太平洋目前的军事化、北约办公室在日本的设立以及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为威胁,并正在做出相应准备。她还说,如果人们相信,人们可以作为一种高级说教者将中国推来怂去,中国没人看好这种行为。中国已经拥有新的自信心。她还批评说,德国现在还不能出台中国战略,据说是因为人们还在等待华盛顿开绿灯。 就拜登在华盛顿款待印度总理莫迪一事,瑞士《新苏黎世报》的看法是:印度对美国来说是个艰难但不可或缺的联盟伙伴。美国总统拜登设法加强莫迪与美国的关系是有道理的。双方共同的对手中国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对印度民主缺陷的保留意见就撇开不提了。但除了共同应对中国,现在不能期待更多。

Duration:00:04:29